日本為何以簡約設計為主?經濟大蕭條影響令社會一蹶不振

日本為何以簡約設計為主?經濟大蕭條影響令社會一蹶不振

大家對日本家居設計的印象,可能會想起《叮噹》(現譯:《哆啦 A 夢》)大雄的房間,以疊蓆為地板,一張普通的日本實木工作枱,入夜時便從衣櫥裡取出枕頭及被子,躺著便睡。以大眾對日式設計的認知,總是離不開簡樸、素雅及襌等元素,但是日式家居設計真的如此?又如何定義日式設計呢?

日本自八十年代經歷了經濟大蕭條,人民經濟能力不足,日本傢俬、生活飲食及娛樂等一切都難以負擔。人民失去物質生活,整個社會氣氛陷入低迷狀態,大部分的日本人都面臨沉重的壓力。日本人為了走出這困局,透過不同的方式令國內經濟重新振興,各行各業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復甦社會。以工業為例,以傲人的匠人精神打造不同的產品,在這領域不斷登峰造極。而建築界也是如此,希望透過創造切合當時日本社會低迷的建築,讓建築改變氛圍,成為日本人民的寄託。

許多日本知名的設計師都努力不懈,朝著創造與別不同的社會環境方向出發,協助人民走出困境。因此當時大多數的日本設計都不是以美輪美奐、富麗皇的設計為主,反而以簡單又極具心思的設計為核心。觀現時主流日本的設計,常人都只感受簡樸、素雅。但日本建築師在這幾年也有不同的變化,為強硬的牆壁注入了「流動、飄浮、透明、去物質化」的理念,藉著這些抽象的理念去填補每位人民空洞的心靈,在逆境之中得到一點慰藉。